新聞

2022年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獅子會何德心小學 - 2022年1月
將英語融入日常 建設愉快互動英語環境
獅子會何德心小學致力培養學生使用英語作為交流語言,為此投入大量資源,在課程上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,讓學生能夠喜歡英語、活用英語。李文萱校長與教師團體的努力下,由一年級的課程框架開始打好基礎,待學生完全掌握根本概念後才開展第二個學習階段,將課程有系統地逐漸深化,助學生發展出自我導向學習能力,促進學習態度與智能發展。
增聘外籍英語教師 設計生活化教學活動
語境對學習語言非常重要,因此學校額外聘請兩名全職外籍英語教師,使學校的外籍教師增至三名,讓學生能夠有更多機會與他們接觸,增加英語應用的機會。同時,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習效能,學校更安排外籍英語教師參與恆常課堂,其中一半課堂由外籍英語教師進行授課,讓學生習慣與外籍人士交流,藉此提升聽説能力,強化他們的自信及學習動力。
在課程上,學校會於初小推行Space Town Literacy Programme,由外籍英語教師、本地英文科老師及教學助理共同教授,摒棄傳統的教科書,改以有趣的閲讀材料及校本教材授課,課程中加入角色扮演、唱遊等環節,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及自學能力。教師更會按照不同年級的需要設計多元生活化的教學任務,如英語訪問、故事創作、食物製作等,強化英語與生活的聯繫。
英語與STEM 有機結合 培養知識、技能、態度
李校長表示:「知識從來都不受學科劃分的局限,不同的學術領域之間一向都是互相滲透,因此我們將知識、技能和態度融會貫通,創設學習情景,培養同學的共通應用能力。」因此學校一向都非常重視STEM 教育發展,於自然生態角飼養變色龍、魚類、龜及水耕植物,以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及尊重,完善生命教育。近年學校更於科技教育中滲透英語元素,設計跨學科活動,給予學生實踐各科所學的平台。
英文科科主席鍾熙信老師表示:「學校強調跨課程協作。英文科在跨學科學習中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以二年級為例,學校安排學生考察濕地公園,學習動植物的英文詞彙。及後學生根據考察中的所見所聞以英語撰寫成導賞文章,與同學分享。同時,學生需要運用STEM 知識製作電子車,並控制電子車完成導賞示範。」英文科把教學活動從校內的生態角延伸到校外的濕地公園,讓學生以探究方式學習英語,再與STEM 教育有機結合,賦予學生學習英語的意義。
多元配套 全方位支援英語學習
學校致力於課室內外營造濃厚的英語氛圍,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。硬件方面,所有課室均安裝了電子白板及不同的高科技產品,以全方位支援學生的英文學習。
英文科科主席張沛霖老師指出:「小學生普遍對於以英語與人交流缺乏信心,主要原因是擔心犯錯,但語文本身就是源自於犯錯,所以我們鼓勵學生多嘗試,從錯誤中學習。校內的temi 機械人正正讓學生在一個無壓力的環境下以英語溝通。當他們慢慢習慣以英語與機械人對答後,便能轉為與他人以英語交流。」
為了營造更好的英文語境及更有效支援學生的英語學習,本年度在校董會教育基金捐助下,學校再增設一個英文特別室The English Zone。室內安裝了電子白板、互動式投影機、手偶劇場等,讓學生在課堂以外有更多機會應用英語。有別於一般投影機,互動式投影機可以把場景投射到地板上,學生可直接與場景互動,進行各式各樣的英文遊戲及教學活動,更有效支援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。手偶劇場方面,老師邀請高小學生親自撰寫劇本並以手偶表演,在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創意思維,幫助他們內化知識及培養共通能力。